下午四点至六点是什么时辰?下午四点半是什么时辰(下午四点半到六点半是什么时辰)
十二时辰对应的时间
〖壹〗、卯时:5:00~6:59。辰时:7:00~8:59。巳时:9:00~10:59。午时:11:00~12:59。未时:13:00~14:59。申时:15:00~16:59。酉时:17:00~18:59。1戌时:19:00~20:59。1亥时:21:00~22:59。
〖贰〗、子时:00-02点。丑时:02-04点。寅时:04-06点。卯时:06-08点。辰时:08-10点。巳时:10-12点。午时:12-14点。未时:14-16点。申时:16-18点。酉时:18-20点。戌时:20-22点。亥时:22-24点。古代劳动人民把一昼夜划分成十二个时段,每一个时段叫一个时辰。
〖叁〗、十二时辰对应的时间如下: 子时:晚间23:00至凌晨01:00(不含01:00),子时正为凌晨00:00。 丑时:凌晨01:00至03:00(不含03:00),丑时正为凌晨02:00。 寅时:凌晨03:00至05:00(不含05:00),寅时正为凌晨04:00。
〖肆〗、十二个时辰是中国古代时间划分的一种方式,每个时辰大约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。
4点到6点之间是什么时辰?
〖壹〗、点到6点分别对应古代的寅时和卯时。中国传统计时单位。把一昼夜平分为十二段,每段叫做一个时辰,合现在的两小时。十二个时辰分别以地支为名称,从半夜起算,半夜十一点到一点是子时,中午十一点到一点是午时。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。
〖贰〗、点至6点在古代分别对应寅时和卯时。这两个时辰是中国传统的时间计量单位,将一昼夜分为十二段,每段称为一个时辰,相当于现在的两小时。这一制度最早在周朝时期已有使用,并最终在汉代被正式命名。从午夜开始计算,午夜11点到1点是子时,中午11点到1点是午时。
〖叁〗、卯时,即古代的四点到六点,是太阳已东升,光芒万丈的开始。这个时段在十二生肖中对应着兔。中国古代的计时法,基于日月运行和人类的生活、生产活动规律,历史悠久。十二时辰制的起源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,当时人们将历法上的十二个月名称应用于天文方位,产生了以一个辰位为一个时辰的概念。
〖肆〗、寅时(虎,凌晨3时至5时):寅时天色渐明,是老虎开始活动的时段。它是十二地支中的第三个时辰,对应生肖虎。卯时(兔,清晨5时至7时):卯时阳光初升,万丈光芒照耀大地。它是十二地支中的第四个时辰,对应生肖兔。辰时(龙,清晨7时至9时):辰时阳光更为炽热,相传是群龙行西的时刻。
〖伍〗、凌晨4点是寅时,下午4点是申时,具体时辰如下:子时:(23时至01时)。丑时:(01时至03时)。寅时:(03时至05时)。卯时:(05时至07时)。辰时:(07时至09时)。巳时:(09 时至11时)。午时:(11时至13时)。未时:(13时至15时)。
〖陆〗、晚上4点是寅时。解释: 时辰划分:在古代中国,一天被划分为十二个时辰,每个时辰相当于现代时间的两小时。晚上4点所处的时段是其中之一。 寅时定义:晚上4点至6点之间的时段,对应古代时辰划分中的寅时。寅时是夜晚和清晨的交界时刻,有时也被认为是黎明前的黑暗时刻。
十二时辰时间表对照表
子时(23:00-01:00):又称夜半、子夜,是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段。丑时(01:00-03:00):又称鸡鸣,是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段。寅时(03:00-05:00):又称黎明、早晨,是十二时辰的第三个时段。卯时(05:00-07:00):又称日出,是十二时辰的第四个时段。
天干地支对照表:子时-甲子、乙丑;丑时-丙寅、丁卯;寅时-戊辰、己巳;卯时-庚午、辛未;辰时-壬申、癸酉;巳时-甲戌、乙亥;午时-丙子、丁丑;未时-戊寅、己卯;申时-庚辰、辛巳;酉时-壬午、癸未;戌时-甲申、乙酉;亥时-丙戌、丁亥。
【子时】(23时至01时)夜半,又名子夜、中夜: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。【丑时】(01时至03时)鸡鸣,又名荒鸡: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。【寅时】(03时至05时)平旦,又称黎明、早晨、日旦等: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。【卯时】(05时至07时)日出,又名破晓、旭日,指太阳刚露脸,初升的时间。
子时(23:00-01:00)子时指的是晚上十一点到次日凌晨一点的时间段,它是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。丑时(01:00-03:00)丑时涵盖了凌晨一点到三点,这个时辰与夜半相邻,是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。寅时(03:00-05:00)寅时从凌晨三点开始,到五点结束,是十二时辰的第三个时辰。
寅时——3点钟至5点钟;卯辰——5点钟至7点钟;辰时——7点钟至9点钟;巳时——9点钟至11点钟;午时——11点钟至下午1点钟;未时——下午1点钟至3点钟;申时——下午3点钟至5点钟。酉时——下午5点钟至7点钟;戌时——下午7点钟至晚9点钟;亥时——晚9点钟至11点钟。